崩潰中的腫瘤服務

崩潰中的腫瘤服務

上個月《財政預算案》提及改善公營醫療服務,其中預留數億元去提升士氣及挽留人才,先不論成果高低,這的而且確是多年來政府第一次會提供額外財政資源作為人才管理的用途,值得些許嘉許。

現時公營醫療癌症治療的人手負擔在過往10年以幾何級數上升,接受化療的人數亦以幾倍幅度上升。相比之下臨床腫瘤科中心職員的人數在過往10年幾乎沒有任何增長。原本一個下午要處理20位化療病人,現在以同樣人手要處理100位病人。而癌症治療比以往複雜,需要對每位病人花更長時間作最基本的講解。解決方法只有進一步縮短午飯時間或推遲下班時間,或把放射線治療的設計及行政工作安排在深夜處理。在嚴峻的工作環境下又怎能期望醫生以一絲不苟的心態醫病?或期望他們詳細解釋甚至安撫病人?

現有對癌症病人支援的社福機構或癌症資助項目,每每只集中於藥物,然而因相關治療而衍生出來的人手負擔卻從未涉獵到。這樣會令公營癌症治療負擔上升的情況被忽視,最終醫療系統會面臨崩潰,醫護人員的壓力會達到爆煲。

或許你會糾結:「有藥就能吊命,應該百利而無一害,錢不是應該全花在藥物身上嗎?」我的答案:「當然不是。」我有很多例子可以說明過分把資源集中在硬件藥物身上而忽視其他軟件人力資源是會拖累整體的治療效果。例如,太繁忙的工作環境會推遲新症病人預約見醫生的日期,會令術後化療因為日間化療部的擠擁而不能如期進行並減低療效,會令醫生更加遵守地區性的治療指引,減少嶄新治療方法的應用,亦會盡量減少覆診及影像檢測的次數,或多或少影響判斷治療成效的準繩度。當你以為有藥便能吊命,卻在其他不同的範疇影響自己及其他病友的治療效果。其實幾萬元一個月的腫瘤藥物,讓多一兩個的人手去作出更適切的建議,不作藥石亂投,提早轉換沒有用的藥物,節省出來的成本,已經遠超過增加人手的費用。

撰文: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宇聰醫生

醫療信箱

多謝醫生

張國良醫生

張國良醫生(婦產科): 仁心仁術。價格相...

劉偉文醫生

劉偉文醫生(牙科): 細心,價格合理 k...

吳蓬盛醫生

吳蓬盛醫生(精神科): 他是一位好有醫德...

更多資訊